新闻分类

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北京科技大学冯刚教授应邀来校为辅导员作专题讲座

作者:罗安伟   图:周婧 吉嘉芳   审核:侯波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学生工作处
编辑:智谦  阅读次数: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7日【打印】

周婧 吉嘉芳 审核 侯波

4月26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应邀做客我校2025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第3期)活动。围绕“思政引领力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这一主题与辅导员进行交流。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敏出席,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力主持讲座。

冯刚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系统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40年的显著成果,指出思政引领力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新人培育、社会文化发展、教育强国建设以及治党治国实践中作用的系统性表达。要把握思政引领力的三个着眼点,在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中、在“六个力”的整体协同中、在时代新人培育的具体实践中去理解和把握思政引领力。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最大场域,在人的现代化和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掌握“数字思政”的价值意蕴,运用数字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增效;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重视日常生活的教育意义。

冯刚勉励辅导员要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和关心实际问题的研究者,把辛苦转化为成果,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实践岗位上培育塑造专业和学术形象,着力提升把握教育对象新特征、新变化的能力,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和把握规律的能力,善于学习、研究和总结、转化的能力。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深入浅出,为我校辅导员队伍思政引领力提升增强了信心、开阔了视野、指明了方向,必将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促进辅导员更好地成长为新时代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讲座结束后,冯刚与辅导员代表亲切交流,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有关学历提升、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各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办主任、全体一线专职辅导员,学生工作部(处)全体人员等近百人聆听讲座。

【冯刚教授简介】

冯刚,四川乐至人,博士。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等职。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参与中央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件的制定,出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德育新视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多部著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重要刊物发表文章20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和省(市)哲社成果奖多项。

【心得体会摘录】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梁建华:有幸聆听冯刚教授关于《思政引领力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讲座,受益颇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在学术研究路上,做一名“有思想的行动者,关注实际问题的研究者”;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上,不断增强系统思维能力,在工作协同中不断提高思政引领力,旗帜鲜明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运用思政的文化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信度和效度,积极培育时代新人。

人居环境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田琳:本次讲座让我重新校准了职业坐标,深刻理解了新时代辅导员的职业内涵,重塑了我对思政引领力的理解维度。思政引领力的本质在于将每个工作场景都转化为价值引领的育人场域,在于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融入每个工作细节。当“大思政”格局与辅导员专业发展产生深度耦合,我深切体会到这份职业已超越传统的事务管理范畴,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支点。

外国语学院专职辅导员詹小虎:有幸聆听了冯老师的讲座,在他的谆谆教诲和耐心解惑下,我明白了在思政教育中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不仅是技能优化,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作为连接青年与社会的桥梁,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思想引领中不断融合情感温度与理论深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共鸣,既要实现个人职业化专业化的双向突破,更要真正成为青年精神成长的“燃灯者”、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引路者”。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专职辅导员何林:非常有幸能参加今天的讲座,讲座后与冯刚老师的交流令我收获颇丰。我是一名学音乐专业的辅导员,针对想报考思政博士的疑问,冯老师耐心细致地给出建议。强调要夯实专业基础、紧跟思政热点,并鼓励从音乐专业切入,挖掘古代艺术文化思想、音乐情感等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这不仅为我指明了方向,也让我意识到,作为辅导员不仅要跨学科融合思考,更要深化理论学习,探索出专业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创新路径,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传媒学院专职辅导员姚冬梅:冯刚教授提出的“辅导员要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做关注实际问题的研究者”这一观点,让我对自身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一线思政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做好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更要成为教育实践的思考者。特别是在面对新时代青年群体时,他们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都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唯有躬耕实践,方能触摸教育的温度,必须将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在日常管理中保持敏锐的问题意识,把具体事务转化为研究课题,只有通过这样持续的专业化提升,才能真正做到既解决实际问题,又把握育人规律,实现辅导员工作的最大价值。

智能制造学院专职辅导员谢莹娇:冯刚教授深入探讨思政引领力的提出与内涵、思政学科发展历程和特点规律等内容。这让我对思政引领力有了更为具象化的认识,也让我明白言传身教和自身示范对学生的政治信念、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产生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作为辅导员也应该成为一名专业的学术研究者,带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逐渐成长成熟起来。

上一条:成渝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论坛暨绵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在我校召开
下一条:学校梦之声合唱团在首届“中国梦·劳动美”仙海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