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进新征程中,绵阳师范学院迎来了发展的新篇章。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升大”“拼博”两大愿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党代会报告承载着绵师人的热切期盼,凝聚着学校迈向更高水平的集体智慧。这是一份立足新时代的行动纲领,指引着我们在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等各个领域实现新的跨越。
党代表们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实践者和引领者,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与责任。他们饱含对学校的赤诚热爱,立足各自工作岗位的实践探索与深入思考,围绕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之中。他们的每一份建议、每一个观点,都如同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动人乐章。
在此背景下,我们深入党代会现场,与代表们展开深度对话,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这些来自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党代表们,用质朴的语言传递着坚定的信念,用真挚的情感诉说着对学校发展的热切期盼。他们的话语犹如星火,必将点燃全校师生员工的奋斗激情;他们的思考如同明灯,必将照亮我们共同前行的道路。让我们以第三次党代会为新起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共同书写绵师人“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的奋斗史诗。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蒋红兰:作为党代表,躬逢盛会,倍感荣光。党代会擘画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蓝图,是绵师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传承,更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号角。新征程上,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将紧握三大主线:“调结构”,精准对接区域数字产业新赛道;“促发展”,推动本硕教育协同提质;“惠民生”,凝聚师生奋进合力。我们将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产教融合中锻造应用型人才硬实力。让我们以第三次党代会为起点,将“升大”“拼博”愿景化为自觉行动,在服务教育强国与科技城建设的征程中,共绘绵师发展时代新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韩晓娟:现场聆听党代会报告后,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马院将以“五个坚持”为抓手,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
坚持“马院姓马”,打造“理论+社会+时代”一体化思政金课,筑牢“有温度的铸魂课堂”主阵地;坚持“在马研马”,构建“1+N=X”科研矩阵,深化校地政企协同,产出服务区域发展的学术新成果;坚持“文化浸润”,深挖抗震救灾精神等地方特色文化,激活文化育人新动能;坚持“理论传播”,做强“巴蜀晓理”宣讲品牌,推进理论“七进”,扩大思想引领覆盖面;坚持“服务社会”,依托五大研究平台,建设服务区域的“思想智库”,彰显责任担当。
全体马院人将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将党代会精神转化为“育人马院、学术马院、文化马院、传播马院、服务马院”建设实效,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马院力量!
心理与社会学院院长 韩黎:第三次党代会为学院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心理与社会学院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方面,切实落实好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我们将继续聚焦内涵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将继续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需求,依托我们的科研平台和团队开展应用型的研究,产出有影响力的成果,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将继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对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我们的产业学院进一步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我们绵师智慧和力量。
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学生工作处副科长 罗安伟:中国共产党绵阳师范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报告,站位高远、定位清晰。面对新征程上学校所面临的发展形势,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学工治理效能、队伍发展动能、学生成长潜能、社区育人功能和数字人工智能等方面,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学生服务发展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网络信息中心教师 张虹蕾: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以党代会精神为引领,勇担学校信息化建设使命。聚焦智慧校园平台迭代升级,深挖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痛点,围绕教育数字化改革核心目标,从优化资源流通效率、打破数据应用壁垒、创新技术服务模式等方面发力攻坚,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中勇当先锋。以啃硬骨头的拼劲、解难题的巧劲,将初心使命融入技术服务育人全过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数字化基石。
生物与制药学院学生 刘钰佳: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绵师学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它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更点燃了我们砥砺奋进的青春热情。作为一名即将开启研究生生涯的学生党员,我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我将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学术研究,以“强国有我”的信念勇攀科研高峰,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锤炼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