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见光阴故事,启万里新程”2025年校史故事演讲比赛决赛在传媒学院演播厅举行。本次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校21个学院的62名学生报名参与,经过初赛选拔,共有20名选手晋级决赛。
决赛现场,20位选手的讲述共同绘制了一幅绵师文脉地图。他们的演讲不仅聚焦于校训精神与学校发展历程,更从三个维度深化了主题:一是回望来时路,深情讲述创校先贤的宏愿与智慧;二是聚焦当下景,生动刻画当代师者的耕耘与学子的奋斗;三是凝练精气神,深刻诠释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核。《草木寄深情 薪火照征途》《以坚韧为帆,驶向理想的彼岸》《一枚花椒与一张聘书里的校史温度》等作品,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以准确的史实、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让厚重的校史从档案中走出来,在舞台上“活”了起来,变得可感可触,引发了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传媒学院马娴比赛现场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李晴比赛现场
比赛邀请了宣讲专家、校史专家及学工部、档案馆、校友办相关负责人担任评委。经公正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以及最佳故事奖、最佳风采奖各1名。传媒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评委代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宣教科科长陈云波和校史专家钟贤权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选手们以青春视角和真挚情感生动再现校史的努力。他们指出,校史宣讲关乎精神传承与身份认同,意义深远,将有效激发广大同学知校、爱校、荣校的情感,是最好的爱校荣校教育。两位评委进一步强调,优秀的讲述者需兼顾思想的光辉、逻辑的力量与语言的魅力,建议同学们未来在挖掘时代精神、构建叙事脉络及精进表达技巧上继续努力,让“我的绵师故事”走进听众内心,实现其连接过往与当下、以文化人的深层价值。
决赛现场,校史的故事与青年的思考热烈交织,激发出强烈的精神共鸣。文学院孟枷旭同学感慨,选手们的讲述中,一颗花椒,一盏油灯,点点滴滴都触动人心,让他“仿佛穿越时光长廊”,从一段段艰辛与荣光中,深刻体会到“何为绵师人,何为绵师魂”。马克思主义学院邓艺同学则认为,比赛展现了校史教育的全新样貌:“这让我们不再只是历史的旁观者,更成为精神的传承者。”
据悉,所有获奖选手将自动入选“校史馆讲解员人才库”,接受系统培训并优先承担讲解任务,完成从“比赛选手”到“文化使者”的身份转变。
2025年校史故事演讲比赛获奖名单
学院 |
姓名 |
演讲题目 |
奖项 |
传媒学院 |
吴彤彤 |
草木寄深情,薪火照征途 |
一等奖 最佳故事奖 |
传媒学院 |
马娴 |
以坚韧为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
二等奖 最佳风采奖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李晴 |
一纸轻薄承载师者岁月,一张证书铭刻教育山河 |
二等奖 |
传媒学院 |
马春英 |
一盏油灯照初心,三代绵师守师道 |
二等奖 |
传媒学院 |
侯春晓 |
一张课表,一种初心 |
三等奖 |
文学院 |
陈秋宇 |
银杏为证,薪火相传 |
三等奖 |
生命科学学院 |
邱多多 |
花椒暖,聘书正,校史担当记心中 |
三等奖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陈思懿 |
于危难中播种,在风雨中坚守 |
三等奖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袁子雅 |
歌声未停:新老旋律中的绵师成长史 |
三等奖 |
心理与社会学院 |
牛舒畅 |
在绵师的时光长廊里,看见每一个“我们”的故事 |
三等奖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邓婷婷 |
塑像无声,文脉有声 |
优秀奖 |
体育学院 |
麻贵华 |
以先生之风,传山高水长 |
优秀奖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谢清雨 |
承校训精神,展师院风采 |
优秀奖 |
教育学院 |
苏海霞 |
时代的选择,我们的答案 |
优秀奖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谢凤芝 |
弦歌不辍八十载薪火相传向未来 |
优秀奖 |
传媒学院 |
曾春丽 |
十六年砥砺前行,铸就升本坚实基业 |
优秀奖 |
文学院 |
张玉棋 |
涪水泱泱师道悠长 |
优秀奖 |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 |
刘耀涵 |
绵师深夜里的一盏灯 |
优秀奖 |
心理与社会学院 |
泽中 |
墙砖记往,楼宇承今—高新校区的绵师岁月诗行 |
优秀奖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贾璐瑄 |
烽火弦歌凝铁骨,师魂永铸立丰碑 |
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