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推动“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探索构建“职业—学业—专业”一体贯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代表一行五人赴成都开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专项调研暨访企拓岗专项活动,先后前往成都石室天府中学、成都七中英才学校、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教科院实验中学)进行深度交流。

校际携手,共筑“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第一天,调研团队来到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进行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唐辉博士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方面的实践探索,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的发展成效。石室天府中学副校长黄国敏详细分享了该校“阶梯式”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双方就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共享、专业人才培养等议题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双轨联动,研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随后,调研团队赴成都七中英才学校进行调研。双方围绕“新时代中小学思政教师核心素养培育”展开深入研讨。该校思政课教师代表,我校2007级优秀校友唐其友提出,高校应注重培养师范生的逻辑学思维与法学素养,建议通过“高校导师+中小学名师”双导师制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负责人甘路有、教研室主任赵坤阳表示,将积极吸纳建议,推动建立“理论+实践”双轨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输送复合型思政人才。

实践赋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第二天,调研团队来到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教科院实验中学)访企拓岗,看望实习学生。该校相关负责人高度评价我院实习学生,并表示欢迎我院毕业生投递简历,报考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勉励实习学生要珍惜实践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实现从“理论学习者”到“教育实践者”的角色转变。

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通过走访以上3所学校,征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建议20余条,慰问校友10余名,拓展岗位4个。这既是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的有力实践,也是推动思政教育与就业育人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在课程资源开发、师资协同培养、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四川省中小学开展多方位合作,着力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发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绵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