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百日冲刺”就业攻坚行动要求,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5月6日至17日,学校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2025届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会。本次招聘会历时两周,采用“分时段、滚动式”模式,联动20余家优质用人单位,每日安排2—3家企业为四院毕业生精准输送397个匹配岗位,以“小而精”“专而准”的服务模式,探索出一条高校就业服务新路径。

校企联动,精准对接需求。本次招聘会区别于传统集中式招聘会的“大而全”,本次活动以“学科+需求”为双轮驱动,构建“小而精”特色化招聘矩阵。外国语学院聚焦教育培训、跨境贸易领域,引入语言服务企业;文学院对接中小学、文化传媒单位,精准匹配中文、历史专业方向;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联动科技企业、金融机构,覆盖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则联合党政机关、基层服务单位,服务思政类毕业生就业规划。参加本次招聘会的企业涵盖基础教育、文化传播、公共管理等领域,岗位类型包括教师、产品研发、行政管理、课程顾问等397个岗位,与四院毕业生专业背景高度契合,真正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分时滚动,提升求职效率。针对集中招聘中“企业宣讲挤、学生投递乱”的痛点,本次招聘会首创“错峰双选”模式:每日2—3家企业在指定区域开展宣讲、简历筛选及面试活动,毕业生可根据自身时间灵活参与。这种模式既保障了企业与学生的深度交流,又有效提升了求职效率,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多维服务,全程护航就业。为提升求职“命中率”,招聘会前特设“携手同行”精准帮扶活动,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崔芸亲自主持,学办主任罗春艳、毕业班辅导员共同开展分类分班指导,涵盖就业政策解读、简历优化指导、观念转变引导及求职技巧分享,全方位助力学生求职成功。

协同育人,共绘就业蓝图。本次四院联动,不仅是就业服务的创新,更是产教融合的深化实践。通过整合学科资源、共享企业渠道,既拓宽了毕业生就业“出口”,也为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提供了实践样本。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全程化、精细化、个性化”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为毕业生创造更多优质机会,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