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的关键时期,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联合学校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浙江宁波全球贸易通公司,创新推出“数字贸易与供应链创新工场”项目,以“学校+平台+产业带”深度融合新模式,率先破题复合型数字贸易人才短缺瓶颈,为区域产业数字化升级注入强劲动能。该项目宣讲会于日前成功举行,标志着这一产贸教融合新范式正式落地实施。宣讲会分教师专场与学生专场进行,系统阐述了项目的战略目标、创新内涵及实施路径。


在面向学生的宣讲会上,绵阳综合保税区纪工委书记庞小斌深刻剖析了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时代背景。他指出,数字经济新业态蓬勃兴起,正倒逼外贸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市场对既懂国际贸易规则、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实战型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蒋红兰进一步强调,“创新工场”项目绝非传统校企合作的简单升级,而是以服务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通过深度捆绑数字贸易产业链资源,驱动物流管理、数字经济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强力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框架,为区域乃至全国输送亟需的数字贸易生力军。
项目核心在于构建“学校+平台+产业带”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创新生态。全球贸易通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监马文琴、国际贸易部总监余海棠详细介绍,项目将充分依托集团19年积淀的技术实力与覆盖全国250多个本地化服务中心、服务70万家出口企业的庞大生态网络,构建“线上视频课程+线下实战训练+企业真实项目孵化”的三级进阶式培养体系。课程涵盖数字化营销策略、外贸全流程实务、多平台(支持98种语言独立站)实操等核心模块。学生将在企业导师指导下,深度参与真实跨境贸易项目,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显著提升实战能力。职业发展规划贯穿大学全程,优秀学员毕业后可直接对接集团广阔的生态企业资源网络,实现高质量就业或创业孵化。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已形成强大的“政校企协同”推进机制。全球贸易通凭借其成熟的“总部技术+地方运营”模式,不仅为项目提供全链条资源和技术支撑,更已与全国18个省商务部门建立合作,成功赋能地方特色产业带数字化出海。此次与学校及地方政府的合作,是将这一成功模式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一步,旨在打造立足绵阳、辐射西部的数字贸易人才高地与创新枢纽,为区域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宣讲会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师生就项目具体实施细节、技能提升重点及未来职业发展通道与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入选项目的学员将获得企业导师“一对一”指导及系统化项目实战机会,为其在数字贸易蓝海中扬帆远航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宣讲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校与全球贸易通公司在数字贸易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这一创新工场的启动,不仅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重大突破,更是地方高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其经验与成果将为深化产教融合、破解数字人才瓶颈提供极具价值的“绵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