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水平,10月30日—31日,学校组织辅导员骨干及近一年入职的专职辅导员,集中参加了第60期四川省高校辅导员骨干暨“新入职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班。

学校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学生工作部为此提前谋划、精心组织,严格对标培训要求,指定专人负责统筹协调与服务保障,全程采用“线上集中学习+会场实时摄像”模式,有效确保了培训过程的规范有序与学习成效。
本次培训紧扣“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主题,精准聚焦新入职辅导员的角色适应与骨干辅导员的能力深化两大需求。课程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角色定位、谈心谈话技巧、班团组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职业规划等八大专题。授课专家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实操方法讲解、前沿理论解读等多种形式,直面日常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为辅导员们提供了扎实的方法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训辅导员纷纷表示,培训内容“接地气、实用性强”,有效解决了工作中的困惑。此次良好的培训反馈,为学校辅导员队伍的分层培养与整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完善“培训—实践—提升”一体化培养机制,充分发挥骨干辅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加速新入职辅导员的专业成长进程,全面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培学员心得体会】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晓睿: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集教育者、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辅导员九大职责?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从一名事务型辅导员成长为专家型辅导员?这一问题的答案无疑是学习。此次有幸参加第60期四川省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经过两天的系统培训,多位老师的授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不仅提升了我在学生思想引领、学生危机事件处理、班团建设路径、谈心谈话技巧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也在听取了有关辅导员初心和职业规划课程后对自己发出了“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可以怎么做”的灵魂拷问。接下来,我将聚焦主业,精准发力,持续深化专业学习,不断增强自我赋能能力,努力把学习转化为实践,力争成为一名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时代辅导员。
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郑姝:参加本次培训,既是一次系统的理论充电,更是一场深刻的育人思维重塑。八门课程为新时代学生工作绘制了清晰的实践蓝图,更让我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有了更为具体的认知与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二级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的职责不仅要为学生成才保驾护航,也要为辅导员成长搭建平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带着所学所思所悟,以思想铸魂、以专业赋能、以协同聚力,与全体辅导员一道,守护学生成长,践行育人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王丽媚:有幸参加本次辅导员培训,两天的课程丰富又充实,收获良多。我们系统学习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提升、谈心谈话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从新入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到职业规划,从班团建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路径,每一堂课都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指引了方向又提供了具体可实操的方法。这些课程不仅夯实了理论基础,更传授了实用技能,让我对“辅导员”这一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育人实践,坚守初心,在助力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体育学院辅导员 范娜:本次新入职辅导员培训令我受益匪浅。为期两天的课程安排科学系统,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到“班团建设理论与方法”,从“谈心谈话技巧”到“心理健康教育角色”,每个专题都紧扣辅导员工作实际。专家们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富含实践案例,特别是关于工作中“借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阐述,让我对辅导员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更坚定了我的职业信念。我将把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恪守育人初心,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智能制造学院辅导员 谢莹娇:参加第60期四川省高校辅导员骨干暨“新入职辅导员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班,让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全新认识。西南政法大学简敏教授分享的“六点工作法”,将“引、带、规、助、学、训”有机结合,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作为新入职辅导员,我深刻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在思想上引导、行动上示范、管理上规范、帮扶上用心、学习上创新、培训上有效,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这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也坚定了我做好一线学生工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