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你们都来了啊!”
早上九点整,张元元走进实验室,亲切的和正在做实验的学生们打招呼。
同学们说,别看张老师平时跟同学交流时大大咧咧,但一扑到工作上就像换了一个人。坐在电脑桌前的张元元,一手握住鼠标翻阅文献资料,另外一只手拿着实验数据,眉头紧皱。同学们一看这种情况就立刻紧张起来,一定是数据对不上了。
身为人师,行为示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用行动和学术成果阐释了何为青年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张元元报了农业大学。他的父母当即不同意,说自己当了一辈子农民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毕业后还是农民。张元元用各种理由劝服他们,最后指着学校简介说这是个211学校,他们才勉强同意。“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是我有多么的执拗,而是凡是正确的选择父母最终都会支持,他们劳累了一辈子,吃了很多苦,就是不希望我们重走他们的路。而我们作为子女也不能辜负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张元元语重心长的说道。
张元元就这样来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开启了长达9年的生物学习。实验室的学生杨勇说,“跟张老师交流的时候,感觉他特别懂我们。”张元元刚刚进入大学那会,也很迷茫,除了上课之外剩余时间就打游戏,大一放假回家,看着父母愈见苍老的脸庞,就觉得手中的游戏有万钧之重。“那时就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能够被游戏所主宰。现在孩子都爱玩游戏,但是你要分得清主次,不能让‘游戏’游戏了人生。学习态度高于一切,当一个人下定决心做好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新学期开始,张元元开始主动跟着老师做实验和跟进项目。“跟着老师待在实验室里学习的日子特别充实。当一个又一个实验数据出来时,那种成就感会让人上瘾。”而老师们也记住了学习态度端正、动手能力强的张元元。
“当你真的热衷于做一件事情,就会发现做这件事的意义,就会被这件事情完全吸引,一做到底。”就这样,在老师的推荐下,张元元一路读到博士。
读博第二年,张元元成功申请了美国普渡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但最终放弃了。他说,自己并没有觉得遗憾,人生总是要有取舍。“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自己老这么一直读下去也不太好。”博士毕业后,张元元就来到绵阳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张元元说,既然选择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就要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刚来学院的前两年,他不是在实验室带学生做实验就是趴在办公桌上写教案。“我作为一名教师,就要站稳三尺讲台,讲好课,做好科研,带学生做好项目。”在什么位置就要做好相应的事,这就是张元元对自己的要求,而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张元元已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连续两年荣获大学生“生命之星”优秀指导教师。
“做实验、写文章是要下苦功夫的”
张元元这棵扎根绵师的小树,已经汲取了充足的雨露和阳光,长得枝繁叶茂,结出了累累硕果。
怎么做好科研?你得下苦功夫。做科研不是随便翻翻资料,就能出成绩。
“老师每天都会很早来到实验里,晚上很晚才离开,甚至周末和节假日也会在实验室加班。”寒来暑往,张元元在那间实验室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很多成果都是在那里诞生的。实验室的同学们都知道,要想找张老师,就去那间实验室。
每当开始做实验,张元元一改平日的随性洒脱、不拘小节,变得格外“锱铢必较”。他会精确的计算好做实验药剂的用量和实验时间,最大程度的保证实验成功,他总说拒绝浪费实验试剂。用量多少和用时长短可不是张元元说的算,而是经过他大量的查阅相关资料后的结果。
“第一次见到张老师的时候,他正在手把手的教师兄们做实验。”穿上实验服的张元元,严谨、认真、细致。他会提前带学生做一遍实验,每到关键步骤,都会重复操作直到每位学生都掌握为止。
“张老师是一个喜欢亲力亲为的人。”张元元做实验前不仅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还会亲自去实地调研。张元元总是对学生说,做实验亲赴实地考察调研是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亲赴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人员可以收集到更加真实、全面的数据和信息,才能增加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实验不是摆样子,扯旗子,成果要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推进社会进步,造福人类。
截至目前,张元元已经在The Crop Journal、Scientific report、Ecological indicators、Plant Cell Report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组织学生参加了多次实地调研。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3项。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引领青年学生进步,接过育人“接力棒”,首先要跑好自己的这一棒。张元元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只有自身拥有过硬的知识,才能带着学生们往前走。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学生们说,张老师跟想象中的科研大佬一点都不一样,一开始以为是古板严肃的老学究。接触久了,发现他是一位学富五车、幽默风趣,长我们几岁的“同龄人”。而张元元对学生的评价是:“刚开始他们还是挺怕我的,后来那群孩子一 个比一个皮!”
寓教于乐是张元元的上课风格,“我在每堂课都设置一个提问环节,被抽到的同学如果回答不上来,以后上我的课,第一排就是他的专属位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得张元元的课堂总是充满笑声。年轻不是他教学的阻碍,相反,正因为年轻,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前行,张元元主张“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他曾指导学生完成省级金奖“互联网+”项目“川西人参果,振乡排头兵”项目。组织学生前往壤塘县进行实地调研后,张元元说,首先要明确做一件事的目的和意义,据此提出要求,通过一系列行动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比如你要回成都,目的地是成都,那么你的一系列行为动作就是有序的。回成都,怎么回,回成都的路线很多种,具体哪几种就需要自己去查。然后在众多路线中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做实验也一样。我会将项目的总体思路和涉及的实验原理讲给学生们,但其中涉及到的具体的实验方法等,则需要学生们自己查。学生要相信老师,但更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教师是学生前行路上的引路人,不是拐杖。我喜欢听学生讲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也会对他们的创意进行必要的指导,但他们要自行撰写项目书。你要相信学生创意十足,对学生要学会放手,学生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成长。
“记得在实验进行到中期的时候,微生物生长状况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当时张老师在外地出差,我们团队反复进行试验排查和反思,最终决定调整培养方案,重新计数。”项目负责人胡晓雪说。可能正是张元元的对学生的信任和大胆的放手,在没有指导老师在场的情况下,才能独立攻克实验难关,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大浪淘沙的时代,学会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雅斯恩格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因为自己曾淋过雨,所以总想着为学生们撑一把伞”
那一年,张老师指导的五名毕业生均考研,其中4人成功上岸四川农业大学,暨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张元元说,因为自己曾淋过雨,所以总想着为学生们撑一把伞。我们身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材,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他们前进路上推他们一把。
“张老师会帮我们搜集专业课资料,解答遇到的专业课难题,打印公共课资料等等,他总是尽可能的在我们复习考研阶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1日考研成绩出来的当晚,我第一时间将初试成绩汇报给张老师。第二天我还在睡梦中,张老师就帮我联系好了导师,还把导师的联系方式发给我了。”杨勇感激地说。
张元元说,“我当初考研也是这么过来的,深知考研的辛苦和不易。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帮他们做一下考研规划,指点一下未来发展。”每逢实验室的学生准备研究生考试,张元元总会时不时的来几个“夺命连环call”,检查一下学生们的考研进度,复习状况,摇身变成“备考进度追踪器”。
当学生们受到打击或陷入对未来求职迷茫时,张元元又会变身成为他们的“知心大哥哥”,及时输出鼓励,再赠一套搞笑大礼包,让学生们满血复活!
时光飞逝,实验室里的“小皮孩”们已经从实验室小萌新升级为优秀的生科人。 而张元元的教书育人还在继续进行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收获了更多的教学经验。
“关于未来发展的那些事”
有很多人问张元元:接下来到底是要把重心放在科研上,还是放在课堂上。
“我觉得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要找到教书育人、个人发展和社会服务的交点。如同三根曲线,总有交汇的部分,彼此之间并不耽搁。”
张元元总是说,我们如何定义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处境是什么,而是他的行动,他未来发展的方向。他是否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力量向前,改变糟糕的环境,帮助更多的人。在带领学生前往壤塘县实地调研时,同学们跟随张元元走访了很多地方,他们遇到了很多低收入单亲家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深入了解藏族同胞的生活后,学生们告诉张元元,他们愿意来壤塘支教,愿意为藏族同胞获得更好的教育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又一次,张元元在带领学生前往北川县进行马铃薯病毒防治和茶叶产业化调研活动时,有同学告诉他要考茶艺师,毕业就能回乡振兴家族茶叶产业,也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当张元元听到自己带的学生说这些话时,内心无比的骄傲。
也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正为范,才能引领学生成长。学生走了一届又一届,时光走了一轮又一轮,不变的那间实验室,不变的是那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不变的是张元元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不变的是学生考研时的夺命连环Call,不变的是教书育人的初心。张元元觉得现在很好,就这样下去也挺好。
个人简历: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特异基因的挖掘及功能研究。在The Crop Journal、Scientific report、Ecological indicators、Plant Cell Reports等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1项专利发明。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敬婵瑞 编辑:张杰)